工人日报—中工网记者 朱亚男
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于近日迎来倒计时500天的重要节点。2026年10月31日至11月13日,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将首次在非洲大陆举行,武术也将首次在奥运舞台成为正式比赛项目。
根据赛事安排,届时来自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48名运动员,将参加武术项目男女长拳全能和男女太极拳全能共4个小项的比赛,其中长拳全能包括长拳和棍术项目,太极拳全能包括太极拳和太极扇项目。
国际武术联合会曾分别于2001、2008和2011年3次向国际奥委会提交入奥申请,并一度入围2020年东京奥运会8个备选项目,但最终均无缘入选。此番成为2022年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,是武术登上奥运舞台的第一步。
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、国际武联秘书长张玉萍表示,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的代表,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。武术能够进入青奥会,对于中国体育而言是一个重要事件,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。
近年来,中国武术不断走出国门,走向全世界。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与表演学院教授张长念表示,目前武术的国际化传播共有四种形式,分别为竞技传播、教育传播、传统传播和演艺传播。张长念介绍,教育传播是以传播中国文化、底蕴为根本目的,武术作为传播内容,借助各类教学机构所开展的一种传播形式,也是现如今国际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。
如今,在许多国家开设的孔子学院中均开设有武术教育课程,而且不少国外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也设有武术课程。部分孔子学院通过与中国高校联合办学,打造出自身的特色品牌,设立武术、中医等特色课程。例如挪威卑尔根大学的武术特色孔子学院,是与北京体育大学合作创立。武术不仅在教育中作为主要内容,更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载体,对于中国武术国际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,
除了扎根国外开设武术课程,培养更多的教练员也是教育传播的一种手段。今年4月,国际武联在江阴开设了武术套路教练员培训班,共有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名教练员来到这里,接受了7位中国讲师围绕长拳、棍术、太极拳和太极扇套路动作规格的评判、演练水平的评分、常见错误与纠正方法等内容的培训。
据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司红玉了解,目前武术在国际化推广中最大的难点就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,“在国外武术的教学过程中,会存在语言沟通方面的障碍。因为语言不通,就需要别人去翻译,翻译出来的意思可能不是自己所想的,就会跟我表述的内容存在差异。”除此之外,武术有很多的拳和动作的发力技术不同,传承很不规范。比如形意拳、八卦拳等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。
司红玉建议,未来需要培养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,加强对武术教练员、运动员以及文化工作者的培训,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,积极参加国际体育组织和文化组织的活动,争取更多的国际认识和支持。“最重要的是深化武术文化的研究和发掘,深入挖掘武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,为国际传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。”
张玉萍表示,武术不仅要“走出去”,还要“走进去”“融进去”。“武术已经成为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,太极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首个‘亚洲太极拳日’诞生,‘国际太极拳日’正在积极申报中……这些都是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新亮点。我们要进一步推动中华武术‘走出去’,让武术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家和地区开展文明互鉴的重要纽带。”
东南配资-专业炒股配资网-配资在线-股票配资平台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